行业资讯
HOME
行业资讯
正文内容
氮原子的电子式 明明中心是氮原子,为何不叫氮酸叫硝酸? 科到了
发布时间 : 2024-11-24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明明中心是氮原子,为何不叫氮酸叫硝酸? 科到了

白睿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培养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不知道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含氧酸根离子,比如碳酸根(CO₃²ˉ)、硫酸根(SO₄²ˉ)、磷酸根(PO₄³ˉ)等,其名称都是以该离子 中心原子的种类 来命名的。

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示意图

图源:wikipedia

那同为含氧酸根的NO₃ˉ ,为什么叫 酸根而不叫 酸根呢?

硝酸根离子示意图 | 图源:wikipedia

说来惭愧,小编学习化学这么多年,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既然发问了,就要找到答案。

这不查资料不知道,一查资料吓一跳,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氮的 发现与最初的命名

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氮元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氮最早是由苏格兰医生丹尼尔·卢瑟福 (Daniel Rutherford)于1772年发现的。注意,这里不是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丹尼尔·卢瑟福肖像 | 图源:参考资料[2]

卢瑟福曾在密闭的容器里放入小白鼠、燃烧的蜡烛以及氢氧化钠(NaOH)溶液,而后观察到小白鼠死亡、蜡烛熄灭,但容器中依旧存在大量气体 。他意识到 是一种先前从未发现的气体组分 ,同时也无法供给呼吸,于是他称这种气体为noxious air ,意为有毒的气体

直到1789年,著名化学家、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的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在他的著作《化学基础论》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里定义了元素 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33种元素(尽管有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得到了下图展示的这张表,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 图源:参考资料[3]

表中用红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拉瓦锡对氮元素的命名和解释。azote 这个词源于希腊语ìζωτικός (azotikos),意为“没有生命” ,因为在纯氮的气氛中,动物死亡,火焰熄灭。

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现在氮元素的英文名称叫nitrogen ,和这个azote 的差距有点大呀。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nitrogen很快就要登场了。

硝石与nitrogen

就在拉瓦锡提出Azote这个命名的第二年,另一位法国化学家让-安托万·查普塔尔 (Jean-Antoine Chaptal)就在其著作《化学元素》(Ėléments de chimie)里提出了氮元素的新命名——nitrogène。

介绍“氮气”的章节标题 | 图源:参考资料[4]

这个词可以看成法语单词nitre (意为“硝石”)和法语后缀-gène (意为“生产”)的组合。查普塔尔认为氮是硝酸的组成部分,而硝酸又是通过硝石得到的,所以氮元素可以理解为“由硝石产生” ,即nitrogène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硝石 ,小编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硝石,也称消石、火硝、牙硝,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为硝酸钾(KNO₃) 。有时也会把其他的硝酸盐矿物如智利硝石(硝酸钠,NaNO₃)挪威硝石(硝酸钙,Ca(NO₃)₂) 称作硝石。

硝石矿 | 图源:网络

查普塔尔所谓的“硝酸是由硝石得到的”,其实就是将智利硝石和浓硫酸混合得到硝酸 。由于硝酸挥发性较强,混合后硝酸以蒸汽的形式脱离体系,该化学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再将收集到的蒸汽冷凝就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

OK,咱再回到nitrogène这个词上。其实说到这儿大家已经不难看出,现在描述氮元素的英语单词nitrogen ,就是由法语单词nitrogène 演变过来的。

既然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就是“由硝石产生” ,那NO₃ˉ被称为硝酸根 也就很合理了,前面提出的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但这同时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氮”这个名字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nitrogen咋就翻译成了“氮”?

要说清这个翻译的问题,就要追述到西方化学知识刚传入中国的时候。

nitrogen的第一个中文译名出现于1855年,是一位英国的传教士班杰明·霍布森 (Benjamin Hobson,汉名:合信 )在他的中文著作《博物新编》 中提出的。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nitrogen” 译为了“淡气”

《博物新编一集》目录 | 图源:参考资料[5]

合信在书中写道:“淡气者,淡然无用,所以调淡生气之浓者也;功不足以养生,力不足以烧火……”

从这样一段话中不难看出,合信之所以翻译成“淡气”,是想表达“冲淡” 的意思。由于这种气体成分的存在,氧气的浓度被“冲淡”了

我们今天使用的译名“氮”,其实就是采用了合信翻译的“淡”,只不过为了体现其单质是气体的特性,将三点水改为了气字头。

《博物新版一集》中有关“淡气”的描述

图源:参考资料[5]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很疑惑,nitrogen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就很鲜明,为何要创造一套完全不相干的说法来翻译而不选择直译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其实也很疑惑。其实在同一时期,除合信之外,一些其他的外国传教士、中国化学家以及国内的一些学术组织都曾提出过nitrogen不同的中文译名,其中的部分名称如下图所示。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nitrogen的中文译名(部分)

来源:参考资料[6]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英文单词含义的“硝”,甚至有为了体现气体特性而改变偏旁创造的新字:在小编看来,这个字翻译得最为精妙。

但是最终当时的人们还是选择了“氮”。或许是因为“淡”作为第一个出现的译名先入为主;或许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思维受到了限制;亦或是在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我们更愿意用自己固有的文化或思维去理解一个外来的文化……

再度反观开头的那个问题,原来问题不是出在“硝酸根”身上,而是出在了“氮”的翻译上。这看似一个很小的翻译问题,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

所以,学习知识,真的要追根溯源,不能浮于表面……

参考资料:

[1] Nitrogen- Wikipedia

[2] Daniel Rutherford - Wikipedia

[3] de Lavoisier A L.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M]. France, 1789.

[4] Chaptal J A. Élémens de chimie[M]. Montpellier, 1790.

[5] 合信. 博物新编[M]. 上海: 墨海书馆, 1855.

[6] 张澔. 氧氢氮的翻译: 1896-1944 年[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2, 21(2): 123-134.

编辑:小白

《化学必修第二册》——5、氮气和氮氧化物

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ⅤA族。

氮原子的结构:最外层5个电子,不容易失电子,可得到3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

氮原子的结构

预测氮元素的性质:氮原子一般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即形成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氮元素的存在:

游离态的氮元素,以氮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78%。

化合态的氮元素存在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如硝酸钾、硫酸铵等。

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须元素,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农业生产中必须大量使用氮肥。

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氮气分子的结构,推测氮气的性质。氮气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各拿3个电子形成三键,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也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吸收,在工业上用途保护气。

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得到了足够的能量,N≡N断裂,就能与一些金属或非金属发生化合反应,如镁、氢气、氧气等物质。

分析上述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氮气与金属反应时作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与氧气反应时作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上面的化学反应都能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这种过程叫氮的固定。

大气中发生雷电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将氮气与氧气化合成一氧化氮,是自然固氮的一种。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直接转化成氨(NH3),这是生物固氮,也是自然固氮的一种。

自然固氮要么难以直接利用,要么难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人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氮气氧化或还原成氮的化合物,实现人工固氮。

最重要的人工固氮是工业合成氨,其原理是用氢气将氮气合成氨,但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这个反应要工业化是一个难题。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在500-600℃、17.5Mpa-20.0Mpa和锇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后氨的含量可超过6%。之后,德国工程师博施将其转化为工业生产,合成氨工业化生产得以实现。

合成氨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氮元素,氮肥如尿素、硫酸铵、氯化铵等;为其它化学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如炸药、农药、染料等。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元素的化合价除了-3、0价外,还有+1、+2、+3、+4、+5价等,它们均存在对应的氧化物,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三氧化二氮(N2O3)、二氧化氮(NO2)、四氧化二氮(N2O4)、五氧化二氮(N2O5),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NO和NO2的物理性质:

氧化物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水

NO和NO2的化学性质:

NO在通常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常用于NO的检验。

2NO+O2 = 2NO2

NO2溶于于水会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2+H2O = 2HNO3+NO

思考:

实验室中怎样收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

一氧化氮一般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瓶口向上的排空气法收集。

实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和水之间的反应

操作: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注射器,再观察现象。

现象:吸入一氧化氮和水后,无明显现象;再吸入空气后,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再振荡,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气体体积缩小。

结论:

N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但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NO,体积减小。

思考:

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为硝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

可以继续通入过量的空气将一氧化氮氧化,二氧化氮再溶于水,两个反应不断循环,理论上氮的氧化物可以全部转化成硝酸。

4NO2+O2+2H2O = 4HNO3

4NO+3O2+2H2O = 4HNO3

在工业上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只要提供充足的氧气,可以使NO或NO2完全吸收,全部转化为硝酸。

欢迎点赞 关注 在评论区留言

云水散人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问答

氮原子的电子式 是啥?

氮原子的电子式氮(Nitrogen)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它的原子序数是7。氮是空气中最多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十分广泛,在生物体内亦有极大作用,...氮原...

氮原子的电子式 书写?

N是氮原子符号,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电子式为:氮原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其单质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当做惰性气体使用。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五个,...N是...

_______。(2)S2-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3) 氮原子的电子式 ...

[最佳回答]答案(1)Cl(2)(3)·(5)FeFe3+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

【二氧化氮的 电子式 】作业帮

[最佳回答]一氧化氮是单电子分子,电子式很简单,将氮的一对电子向氧配位即可(此时氮有一个单电子).二氧化氮也是单电子分子,其电子式只需将NO的电子式中氮原子...

氮分子的 电子式 是什么?

N是氮原子符号,最外层有5个电子。氮分子的电子式为:氮原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其单质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当做惰性气体使用。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氮气 电子式 怎么形成的?

写两个N,中间写6个点,两边各两个点。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高压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才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在放电的情况下才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N的 电子式 怎么写?

N是氮原子符号,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电子式为:氮原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其单质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当做惰性气体使用。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五个,...N是...

(1) 氮原子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为___(2)氮气的 电子式 为___,在...

[最佳回答](1)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2)氮气的电子式为::N⋮⋮N:;N2分子结构式为N≡N,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故答案为::N⋮⋮N:;1;2;(3)...

...谢谢!)氮气分子的结构式是什么?请画出来.HclO的 电子式 怎么...

[最佳回答]氮气的氮原子之间以三键相连,一个西格玛键,两个派键

【请写出叠氮离子N3—的 电子式 ,】作业帮

[最佳回答]答:叠氮离子N3—的路易斯结构式是:把中间两条横线改成电子就是电子式了.两端的氮原子的一个p电子分别与中间氮sp杂化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形成两个西格...

 优朋普乐  人生观与价值观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4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