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凯天:建设智能感知与控制领域的一流高科技企业
航空工业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凯天”)成立于1962年,是以感知、测量与控制系统为专业定位,以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位置检测与控制系统等为核心产品的机载系统研制生产骨干企业,产品覆盖主力装备,并延伸应用到航天、船舶、核工业等大防务和高端工业制造领域。公司相继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航空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航空工业凯天以“科改”为契机,通过创新机制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和人才创造活力,致力于打造国内智能感知与控制领域的一流高科技企业。
航空工业凯天科研大楼
经验做法
一、加强创新机制建设
1.优化组织架构,打通创新链条。
为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航空工业凯天建立了“全链贯通、分段负责”的创新链条。
做强预研中心,以博士团队为项目带头人,加快新技术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成立共性工程中心,致力于共性技术研发,构建产品货架,控制研发成本;
成立试制工程中心,实现产品研发快速迭代,提高量产产品的工艺稳定性。
2.强化规划引领,精准集聚创新资源。
航空工业凯天对标“两个一流”部署,以公司“十四五”规划为指引,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研究迭代公司产品、技术和能力“三个清单”,为创新要素的快速整合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引路导航;围绕专业方向建设了复杂气象条件大气数据试验验证条件、传感器芯体自主研发能力、起落架收放控制专业实验室等,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
3.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创新效能。
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建立基于MBSE的正向设计流程,覆盖设计仿真、建模测试到集成验证全过程;推进IPD管理变革及增量绩效管理变革,建立“产品线+项目管理”的运行模式和清晰的责权利机制,从单一创新走向团队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并规范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凯天研发队伍
二、搭建融通创新平台
1.构建融通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航空工业凯天建立“1+3+3”融通创新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实现“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三个阶段快速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力度,三年来与多所高校在MEMS传感器、光纤结冰传感器、新原理新构型大气数据系统等方向开展了合作,推进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在“卡脖子”项目上率先发力,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已实现2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保障。
2.开展建链进圈,形成集群优势效应。
航空工业凯天以地方大力发展传感器产业、建立传感器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传感器产业龙头作用,牵头筹建传感器创新中心和传感器发展协会;深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群发展机制,联合传感器专业相关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互补研发、方案系统解决、产品集成交付,推动传感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互融互生。
科研现场
三、加快创新人才建设
1.培育创新尖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航空工业凯天根据创新发展规划和专业技术架构,建立科技人才地图,形成“按图索骥”的靶向引才模式,加速领军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聚集,2021年科技人才占比达到47%;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打破晋升“天花板”,设置专业/工艺副总师;通过实行技术项目承包制、经费包干制、薪酬联动制的责权利对等,激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勇攀科技高峰;持续推进项目“揭榜挂帅”,通过“赛场选马”科学选拔有创新潜能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型号中勇担重任,营造“谁能干,就让谁干”的竞争氛围。
2.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围绕创新创造效率及价值贡献,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模式:
围绕市场创“大”,对市场人员进行业绩提成激励;
围绕技术创“深”,对技术专家实施年薪激励;
围绕能力创“进”,对青年骨干签署协议工资;
围绕产品创“精”,对研发人员实施项目提成激励;
围绕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对核心人员实施中长期激励,对核心员工实施岗位分红和员工持股,打造可持续发展力。
硅芯体传感器研制团队
改革创新成效
航空工业凯天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来,多措并举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加快步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企业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增长,经营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1.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航空工业凯天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项,跨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数量增长超5倍,申请专利274项,PTC国际专利授权2项;
通过专有技术认证25项,掌握嵌入式大气数据气动布局设计及系统算法、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设计及封装技术等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硅压阻芯体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攻克温度迟滞技术难题,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2.新兴业务拓展加速。
航空工业凯天通过创新变革促进技术与市场双向融合,提高了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新型传感器在船舶行业实现应用新突破,密封与连接专业实现应用领域拓展。在培育新业务方面,技术转化应用拓宽新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近三年增量收入新增12.5亿元。
3.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航空工业凯天技术人员占比提升9%,低效、低价值岗位人员占比减少1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拥有科技创新人才“雁阵”,其中“首特一”专家9名,各类专业总师副总师70余名,研发人员中博士、硕士人员占比达到79%;
三年劳动生产率复合增长率为14%,2021年较2018年劳动生产率增长49%,人才效能持续提升;人才干事动力显著增强,核心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更加洋溢,形成了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航空工业凯天:建设智能感知与控制领域的一流高科技企业
航空工业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凯天”)成立于1962年,是以感知、测量与控制系统为专业定位,以传感器、大气数据系统、位置检测与控制系统等为核心产品的机载系统研制生产骨干企业 ,产品覆盖主力装备,并延伸应用到航天、船舶、核工业等大防务和高端工业制造领域。公司相继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航空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航空工业凯天以“科改”为契机,通过创新机制建设,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培育,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和人才创造活力,致力于打造国内智能感知与控制领域的一流高科技企业。
航空工业凯天科研大楼
经验做法
一、加强创新机制建设
1优化组织架构,打通创新链条。
为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航空工业凯天建立了“全链贯通、分段负责” 的创新链条。
做强预研中心 ,以博士团队为项目带头人,加快新技术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成立共性工程中心 ,致力于共性技术研发,构建产品货架,控制研发成本;
成立试制工程中心 ,实现产品研发快速迭代,提高量产产品的工艺稳定性。
2强化规划引领,精准集聚创新资源。
航空工业凯天对标“两个一流”部署,以公司“十四五”规划为指引,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研究迭代公司产品、技术和能力“三个清单”,为创新要素的快速整合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引路导航 ;围绕专业方向建设了复杂气象条件大气数据试验验证条件、传感器芯体自主研发能力、起落架收放控制专业实验室等,高效配置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
3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创新效能。
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建立基于MBSE的正向设计流程,覆盖设计仿真、建模测试到集成验证全过程;推进IPD管理变革及增量绩效管理变革,建立“产品线+项目管理”的运行模式和清晰的责权利机制 ,从单一创新走向团队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并规范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凯天研发队伍
二、搭建融通创新平台
1构建融通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航空工业凯天建立“1+3+3”融通创新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实现“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三个阶段快速融合 ;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力度,三年来与多所高校在MEMS传感器、光纤结冰传感器、新原理新构型大气数据系统等方向开展了合作,推进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在“卡脖子”项目上率先发力,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已实现20余项核心技术自主保障 。
2开展建链进圈,形成集群优势效应。
航空工业凯天以地方大力发展传感器产业、建立传感器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传感器产业龙头作用,牵头筹建传感器创新中心和传感器发展协会;深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集群发展机制,联合传感器专业相关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互补研发、方案系统解决、产品集成交付,推动传感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互融互生 。
科研现场
三、加快创新人才建设
1培育创新尖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航空工业凯天根据创新发展规划和专业技术架构,建立科技人才地图,形成“按图索骥”的靶向引才模式,加速领军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聚集,2021年科技人才占比达到47% ;进一步拓宽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打破晋升“天花板”,设置专业/工艺副总师;通过实行技术项目承包制、经费包干制、薪酬联动制的责权利对等,激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勇攀科技高峰;持续推进项目“揭榜挂帅”,通过“赛场选马”科学选拔有创新潜能的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型号中勇担重任,营造“谁能干,就让谁干”的竞争氛围 。
2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围绕创新创造效率及价值贡献,分层分类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模式 :
围绕市场创“大” ,对市场人员进行业绩提成激励;
围绕技术创“深” ,对技术专家实施年薪激励;
围绕能力创“进” ,对青年骨干签署协议工资;
围绕产品创“精” ,对研发人员实施项目提成激励;
围绕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对核心人员实施中长期激励,对核心员工实施岗位分红和员工持股,打造可持续发展力。
硅芯体传感器研制团队
改革创新成效
航空工业凯天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来,多措并举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加快步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企业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增长,经营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1.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航空工业凯天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 ,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项 ,跨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数量增长超5倍,申请专利274项,PTC国际专利授权2项;
通过专有技术认证25项 ,掌握嵌入式大气数据气动布局设计及系统算法、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设计及封装技术等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硅压阻芯体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攻克温度迟滞技术难题,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2. 新兴业务拓展加速。
航空工业凯天通过创新变革促进技术与市场双向融合,提高了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新型传感器在船舶行业实现应用新突破,密封与连接专业实现应用领域拓展。在培育新业务方面,技术转化应用拓宽新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近三年增量收入新增12.5亿元 。
3. 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
近三年,航空工业凯天技术人员占比提升9% ,低效、低价值岗位人员占比减少1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拥有科技创新人才“雁阵” ,其中“首特一”专家9名,各类专业总师副总师70余名,研发人员中博士、硕士人员占比达到79%;
三年劳动生产率复合增长率为14% ,2021年较2018年劳动生产率增长49% ,人才效能持续提升;人才干事动力显著增强,核心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更加洋溢,形成了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铁粉必看对话航空新青年:航空萌新回访季
歼16,战力满格的制空尖刀
制作/陈紫嫣 责编/高新宇
主编/刘 煊 监制/李同礼来源/航空工业凯天
相关问答
航空工业 凯天电子 公司待遇怎么样?成立时间:1981-10-31登记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注册资本:54413.9324万元人民币企业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经营范围:航空电子、航空仪表、发动...
成都 凯天电子 ,本科生的待遇和发展怎样?我曾是里面的员工,劝你别来,我也是一本211航空院校毕业,每月拿到手2200,每月交通补贴300,午餐补贴200,出去租房会有400补贴(前3年),年终奖1万2,反正乱...我曾...
各位大神,谁能告诉我中航成都 凯天电子 (原161厂)具体待遇和发展怎么样?谢过了?待遇刚进去都是一般,但具体还是要看你到哪个部门做发展前景还是有的,现在正准备搬迁待遇刚进去都是一般,但具体还是要看你到哪个部门做发展前景还是有的,现...
中航工业成都 凯天 ,怎么样?国企么,稳定,对于年轻人来说,发展就不太好了。凯天就在成飞边上,那里工作悠闲得很。国企么,稳定,对于年轻人来说,发展就不太好了。凯天就在成飞边上,那里工作...
湖南有哪些上市公司? - 红网问答截至2012年9月底,在湖南注册的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3家:中联重科、中南传媒、三一重工、通程控股、隆平高科、湖南发展、方正证券、友阿股份、梦洁家...
湖南有哪些上市公司? - 红网问答截至2012年9月底,在湖南注册的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3家:中联重科、中南传媒、三一重工、通程控股、隆平高科、湖南发展、方正证券、友阿股份、梦洁家...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导班子- 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回答]成都航空有限公司简称“成都航空”,主营运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前身为鹰联航空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准成立的民营航空运输企业。...
2014年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有哪些? - 红网问答2014年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305家企业榜上有名省属15家快乐购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空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
湖南有哪些上市公司? - 180****1510 的回答 - 懂得截至2012年9月底,在湖南注册的境内上市公司共有73家:中联重科、中南传媒、三一重工、通程控股、隆平高科、湖南发展、方正证券、友阿股份、梦洁家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力工程专业怎么样?航工业集团都会组团...2、每年中航工业集团都会组团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聘,2013年招聘会到会企业包括成飞、哈飞、西飞、西航发、贵发、江西洪都、兰州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