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HOME
行业资讯
正文内容
金脉电子 车身(区)域控研究:整车降本利器,硬件大集成+软件SOA化
发布时间 : 2024-11-24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车身(区)域控研究:整车降本利器,硬件大集成+软件SOA化

集成化是整车降本最重要的手段,车身域内功能集成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传统BCM、座椅、PEPS、TPMS、配电盒、网关等功能将逐步实现集中控制。而区域化是跨域集成设计的必然结果,可以减少线束,助力整车降本增效,传统BCM(车身控制器)正在向BDC(车身域控制器)、ZCU(区域控制器)演进。

区域控制器ZCU是在车身域控制器BDC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区域就近接入全车的设备。目前主要集成了整车控制VCU、整车热管理TMS、车身控制BCM三大模块,实现区域内用电器的电源分配、通信网关及标准化I/O控制三大功能。区域架构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软硬件分离,打造高集成度的电子电气连接和标准化、服务化的接口,实现硬件平台复用以及更快更高效的功能更新和迭代,加速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从主机厂规划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来看,目前,区域控制器基本已经成型,不过量产的进度差异较大。小鹏、广汽、小米、一汽红旗、奇瑞等车企都已在最新车型上量产了区域控制器,而蔚来、哪吒、长城及大众、宝马、沃尔沃等国外主机厂将在2024~2026年实现区域控制器的量产上车。

国内部分主机厂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车身(区)域控制器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以长安汽车SDV架构为例 :该架构由C2(中央计算机)+EDC(体验计算机)构成的中央计算平台,加上三个VIU区域控制器组成。其中,C2算力可达508TOPS,EDC图形算力可达2000GFLOPS,实现分类集中、合理排布的全车算力。

从长安汽车来看,传统的BCM发展成为BDC、VIU,集成度逐步提升,集成范围也从传统的车身扩展到了动力、底盘、热管理等域,集成度的提升使得I/O数量增加。从BCM到VIU,集成I/O数量由100+增至800+,通过分成几个区域控制器(VIU)的方式实现可减少单控制器体积。

长安汽车BCM—BDC—VIU的功能集成趋势

来源:长安汽车

区域控制器集成控制功能,搭载高性能MCU,省去零散MCU

Zonal架构下,域网关(Domain Gateway )将演变为区域网关(Zonal Gateway),由区域控制器承担区域信息中心及网关部分功能,负责区域内各个子模块之间的通信管理与信息转发。Zonal架构将每个控制器都分成由网关控制的一个区域,网关放置在所负责的组件附近,每个区域网关都与中央计算平台连接。

部分集成网关的车身(区)域控制器产品

来源:佐思汽研《2024年车身(区)域控制器及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以埃泰克的左右I/O核心域控VIU为例 :VIU基于SOA架构,在传统BCM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了空调热管理、网关和车窗防夹等功能。其中算力相对较强的域控将承接CAN网关和以太网网关的角色。

埃泰克 左右I/O核心域控集成网关功能

来源:埃泰克

在Zonal架构中,区域控制器将整合多个ECU功能,往往需要多核MCU才能实现多种功能,在多核MCU中每个核可以跑一种单独功能。此外,区域控制器中的主控MCU将需要更高的计算性能和存储容量、丰富的CAN/LIN及高速车载以太网通讯接口、更低的功耗指标等要求。

芯驰科技区域控制器旗舰MCU——E3650框图

来源:芯驰科技

以芯驰科技区域控制器MCU产品E3650为例 :2024年4月,芯驰科技推出了新一代ZCU产品家族,覆盖I/O丰富型ZCU、控制融合型ZCU和计算密集型ZCU,分别面向车身控制、车身+底盘+动力跨域融合等核心应用场景。其中,E3650芯片是芯驰科技的旗舰产品,专为新一代跨域融合的控制型ZCU应用设计。

芯驰科技E3650芯片基于ASIL-D功能安全等级设计,包含了4个ARM Cortex R52+高性能锁步多核集群;存储方面,片上集成了16MB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具备大容量SRAM;信息安全方面,集成了玄武超安全HSM信息安全模块,满足ISO 21434、Evita Full及以上的信息安全标准,更好的支持车型出海的需求;采用SSDPE(Super Speed Data Packet Engine)硬件通信加速引擎,可实现所有CAN-FD同时工作的情况下零数据丢包,有效降低CPU负载,提升通信吞吐率;面向低功耗车身应用场景,E3650可使用专有的唤醒检测引擎和低功耗CPU来降低整机静态功耗。

英飞凌Aurix TC4x微控制器框图

来源:英飞凌

以英飞凌AURIX TC4x为例 :TC4x微控制器是英飞凌专为ZCU和HPC应用而设计。为了满足区域控制器架构的要求,实现区域控制器的多ECU融合,英飞凌Aurix TC4x微控制器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高速内部通信路由、内核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该MCU包含了6个TriCore 1.8嵌入式内核,每个内核的时钟频率最高可达500MHz。

随着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大模型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为此,英飞凌在TC4x产品中集成了并行处理单元PPU( Parallel Processing Unit) ,用于实现数据处理需求大或执行时间要求快的模型,如信号滤波、算法处理、模型预测控制等。PPU在计算效率上更快,为Tricore内核承接AI 、电机控制、区域控制等复杂的信号处理和数学运算,而Tricore内核主要用于控制。集成PPU协处理器后,TC4x芯片的算力达到8000DMIPS+72GFLOPS*1,其中PPU贡献了72GFLOPS。

目前,英飞凌的Aurix TC4x微控制器已被应用在多款区域控制器开发中,包括大陆、金脉电子、马瑞利等Tier 1厂商的ZCU平台。

马瑞利基于英飞凌Aurix TC4x打造的区域控制器

来源:马瑞利

以马瑞利区域控制器为例 :2024年4月,马瑞利推出了基于英飞凌AURIX TC4x微控制器打造的区域控制器,该ZCU整合了包括照明、车身、音频、配电、动力、热管理、底盘控制和车辆诊断等多个领域的ECU,可以安装在车辆的特定区域并管理各种功能。该方案与面向服务的软件和云虚拟化相结合,能够通过定制应用软件和功能,实现定制关键车辆性能。

区域控制器集成配电功能,通过e-Fuse实现智能配电

Zonal架构下,汽车的配电方式将由传统保险盒配电向区域控制器配电方式转变。区域控制器按照物理位置就近整合了周围的电子系统,集成功能包括BCM、动力、底盘、热管理、网关等,连接的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电压不一致。因此,区域控制器需要负责区域内用电器的供电与电源管理,提高用电效率与安全性。

ZCU供电采用分级配电

Zonal架构下,区域供电一般采用分级配电的方式:1、一级配电网络(骨干供电网络),需要有双电源(冗余备份)将电力从主干网输送到区域控制器;2、二级配电网络,区域控制器负责将电力继续向下输送到底层控制器。

金脉电子ZCU配电方案

来源:金脉电子

以金脉电子的“1+1+N”架构配电方案为例 :该架构包括1个中央计算单元、1个智能配电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其中智能配电单元包括一级配电,可以单独做配电的控制器,也可以与前区域控制器做集成的一级、二级配电方案,这样可以省去一个初级配电单元;区域控制器是基于英飞凌Aurix TC4x系列开发,可以根据客户车型需求做不同的配置。

该方案中的前区域控制器FZCU集成了一级、二级配电、前舱热管理等功能,接入了两个DCDC加一个蓄电池做电源冗余,一级配电通过前区域给左/右/后区域控制器做配电方案;左/右/后区域控制器各自提供二级配电的通道,在前区域也有两层的一个叠板方式(1个配电板+1个控制板),可以更好地做集中化,更好地完成隔离和配电,包括前舱的热管理和驱动要求。

经纬恒润区域控制器ZCU集成一级、二级配电

来源:经纬恒润

以经纬恒润物理区域控制器为例 :该ZCU的功能安全满足ASIL B/D级,集成了新能源动力域、部分底盘域、车身舒适、空调热管理控制的信号采集及负载驱动,以及一级配电、二级配电、区域网关等功能。硬件架构上以一颗多核MCU处理器为核心,部署标准的AUTOSAR CP软件,集成配电算法、直流电机闭环控制以及防夹算法、热保护算法、进入和启动的认证定位算法等机电控制算法。

ZCU通过e-Fuse实现智能配电

区域控制器将使用e-Fuse(智能熔断模块)来替代传统的继电器+保险丝方案。e-Fuse是一种集成电路,在单芯片上集成了MOSFET、驱动、逻辑电路、诊断等模块,通过软件保护策略进行电路检测、诊断和在线OTA升级,实现智能电力分配和节能调度,达到降低能耗、提升续航里程的目的。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采用e-Fuse配电

来源:联合电子

以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为例 :联合电子的ZCU采用e-Fuse实现智能配电,支持故障诊断和fuse自恢复。这套局部配电网络管理方案是由联合电子与泰科电子共同打造,优化了智能配电场景下的E-fuse与线束设计匹配。通过e-Fuse智能配电,能够根据ECU的工作需要,进行单独的、定向的配电控制。这样的智能配电方案可以使整车线束长度减少25%,线束路径优化28%,整车配电路数减少10%。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在智能配电应用方面的探索:

案例一 :在充电时,可以切断与车身相关的雷达,节省功耗,提升充电速度;

案例二 :在哨兵模式(即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时,一旦车辆被碰撞或移动,外部摄像头就会录制车辆周围的环境,并通过手机APP通知车主)下,切断所有与智驾相关的控制器来节省用电,提升续航里程;

案例三 :当系统预测到热失控风险时,仅保留与安全相关的部件用电来降低风险。此外,还会将配件数据上传,让客户获取大部分ECU控制器在不同场景中使用电源的情况,对整车的配电进行整体优化。

区域控制器软件:通过SOA实现功能调用,平台化可移植,助力降本

区域控制器作为区域内I/O控制中心,除了整合如空调控制、车门控制、座椅控制等单独的车身域控制器功能外,未来还将逐步集成更多跨域的功能模块,比如悬架的控制、雷达接口等。其中,软件部分的逻辑计算将大部分上移到中央计算平台中,区域控制器只负责最底层的信号采集和硬件驱动,这样就可以将I/O从中央计算平台中抽离出来,实现软硬件分离,主机厂也更容易开展跨域功能融合。

为实现降本,区域控制器需要提高扩展性与通用性,以标准化的硬件平台来适配各车企高中低不同的车型配置,区域控制器也逐步从基于信号服务转向基于服务的SOA设计。而这一过程需要区域控制器在功能层面(车身舒适、AC、底盘、HCU 等)上进行接口标准化、服务转化和封装管理,便于中央计算平台能够灵活地进行功能调用。因此,区域控制器需要一种高集成度、标准化、可裁剪的设计。

大陆集团“软件功能即产品”方案

来源:大陆集团

以大陆集团为例 :面向车身域及执行器的软件方案,大陆集团推出了“软件功能即产品”服务,可快速集成到车辆跨域产品中。比如像车窗升降、后备箱控制、座椅调节、座椅加热、电动车门、外部灯光控制等各种车身域功能都有对应软件包。

联合电子USP 2.0开发者平台调用功能

图片来源:联合电子;佐思汽研

以联合电子USP 2.0开发者平台为例 :USP 2.0平台通过区域化的架构可以实现近20个独立ECU的集成,通信速率从2M提升至最高1000M。在USP2.0平台上,可以调用的服务已深入到了车身控制、能量管理、运动控制、热管理等领域,目前拥有951项基础功能、126项原子服务以及105项基础服务,能够提供1100+车辆API,65项OTA API和55项AI算子,这些API和算子能够助力开发者轻松实现车辆跨域应用场景。

《2024年车身(区)域控制器及驱动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共370页

1

车身(区)域控概述

1.1 车身控制功能的发展路径

1.1.1 车身控制功能发展路径

1.1.2 区域化控制的优势

1.1.3 车身区域控制器架构

1.2 车身域控制器发展和演进

1.2.1 车身域控制器的主要集成功能

1.2.2 车身域控集成空调系统的方案

1.2.3 Tier 1厂商车身域控产品功能集成情况对比

1.2.4 车身(区)域控制器的硬件架构

1.2.5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一:输出控制

1.2.6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二:输入采集(1)

1.2.7 车身域控硬件平台特性二:输入采集(2)

1.2.8 车身域控负载驱动芯片的选择

1.2.9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1)

1.2.10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2)

1.2.11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3)

1.2.12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4)

1.2.13 基于芯驰G9X的车身域控制器硬件设计(5)

1.3 区域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1.3.1 区域控制器的主要集成功能

1.3.2 区域控制器功能一:区域供电中心

1.3.3 区域控制器功能二:区域信息中心

1.3.4 区域控制器功能三:区域功能与驱动中心

1.3.5 区域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1.3.6 区域控制器优势(1)

1.3.7 区域控制器优势(2)

1.3.8 区域控制器优势(3)

1.4 车身(区)域控制器市场情况

1.4.1 车身域控制器BDC的单车价值量

1.4.2 2023年中国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BDC渗透率

1.4.3 2023-2027年中国乘用车车身(区)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测

1.4.4 2023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BCM供应商前装市场份额

2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及趋势

2.1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

2.1.1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1)

2.1.2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2)

2.1.3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3)

2.1.4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4)

2.1.5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5)

2.1.6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6)

2.1.7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7)

2.1.8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8)

2.1.9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9)

2.1.10 Tier 1厂商车身(区)域控产品总结(10)

2.2 趋势总结一:车身(区)域控制器与配电功能集成

2.2.1 智能配电盒集成BCM功能

2.2.1.1 集成BCM功能的智能配电盒产品总结

2.2.1.2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1)

2.2.1.3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2)

2.2.1.4 集成BCM的智能配电盒方案(3)

2.2.1.5 智能配电盒与部分BCM功能集成

2.2.1.6 大规模量产后智能配电盒的成本分析

2.2.2 区域控制器集成智能配电

2.2.2.1 区域控制器配电与智能电源管理

2.2.2.2 区域控制器基于半导体器件的两种配电方案

2.2.2.3 区域控制架构中的配电模块

2.2.2.4 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技术优势

2.2.2.5 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e-Fuse

2.2.2.6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1)

2.2.2.7 区域控制器中PNC与E-FUSE结合的设计(2)

2.2.2.8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1)

2.2.2.9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2)

2.2.2.10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3)

2.2.2.11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3)

2.2.2.12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4)

2.2.2.13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4)

2.2.2.14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5)

2.2.2.15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6)

2.2.2.16 区域控制器配电案例(7)

2.2.3 区域控制器负载电源:12V→48V

2.2.3.1 区域控制器有利于低压电源系统从12V向48V提升

2.2.3.2 特斯拉在ECU中设计变电模块,以适配48V低压架构

2.2.3.3 特斯拉计划重新设计全部ECU(控制器),彻底取消12V电源

2.2.3.4 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1)

2.2.3.5 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2)

2.2.3.6 采用48V E-fuse的Zonal控制器(3)

2.3 趋势总结二:车身(区)域集成网关

2.3.1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1)

2.3.2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2)

2.3.3 车身(区)域控制器与网关融合产品总结(3)

2.3.4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1)

2.3.5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2)

2.3.6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3)

2.3.7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4)

2.3.8 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案例(5)

2.3.9 OEM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应用案例(1)

2.3.10 OEM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应用案例(2)

2.3.11 OEM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应用案例(3)

2.3.12 OEM车身(区)域与网关集成应用案例(4)

2.4 趋势总结三:车身(区)域与动力域、底盘域集成

2.4.1 车身域的跨域融合产品总结(1)

2.4.2 车身域的跨域融合产品总结(2)

2.4.3 车身域融合计算案例(1)

2.4.4 车身域融合计算案例(2)

2.4.5 车身域融合计算案例(3)

3

车身(区)域控制器的芯片应用

3.1 主控芯片MCU

3.1.1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1)

3.1.2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2)

3.1.3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3)

3.1.4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4)

3.1.5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5)

3.1.6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6)

3.1.7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总结(7)

3.1.8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1)

3.1.9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0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1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2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3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4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2)

3.1.15 车身(区)域控制器MCU产品(3)

3.1.16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1)

3.1.17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2)

3.1.18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3)

3.1.19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3)

3.1.20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4)

3.1.21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5)

3.1.22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6)

3.1.23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6)

3.1.24 车身(区)域控MCU应用案例(7)

3.1.25 区域控制器进行主控芯片MCU选型应注意什么?(1)

3.1.26 区域控制器进行主控芯片MCU选型应注意什么?(2)

3.1.27 车身控制MCU市场国产化替代情况

3.2 MOSFET

3.2.1 车身控制模块MOSFET产品总结(1)

3.2.2 车身控制模块MOSFET产品总结(2)

3.2.3 车身(区)域控制器MOSFET方案

3.2.4 大电流配电方案:驱动芯片MOSFET分立方案

3.2.5 区域控制器MOSFET方案:安森美SmartFET在ZCU中的应用

3.2.6 安森美SmartFET:在ZCU中的控制和驱动方式

3.2.7 安森美SmartFET:高边SmartFET的三类应用

3.3 HSD芯片

3.3.1 车身(区)域控制器HSD芯片产品总结(1)

3.3.2 车身(区)域控制器HSD芯片产品总结(2)

3.3.3 车身域控中用HSD芯片替代继电器与保险丝

3.3.4 车身域控HSD芯片应用案例(1)

3.3.5 车身域控HSD芯片应用案例(2)

3.3.6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1)

3.3.7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2)

3.3.8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3)

3.3.9 如何使用HSD驱动车灯?(4)

3.4 通信芯片

3.4.1 车身(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总结(1)

3.4.2 车身(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总结(2)

3.4.3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1)

3.4.4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2)

3.4.5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3)

3.4.6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4)

3.4.7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5)

3.4.8 区域控制器通信芯片产品(6)

3.4.9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1)

3.4.10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2)

3.4.11 Zonal架构下区域控制器的网络通信拓扑(3)

4

主机厂车身(区)域控部署方案

4.1 主机厂车身(区)域控上车情况总结

4.1.1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1)

4.1.2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2)

4.1.3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3)

4.1.4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4)

4.1.5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5)

4.1.6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6)

4.1.7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7)

4.1.8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8)

4.1.9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9)

4.1.10 国内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10)

4.1.11 国外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1)

4.1.12 国外主机厂车身(区)域控制器上车情况总结(2)

4.2 特斯拉

4.2.1 特斯拉车身控制区域划分

4.2.2 特斯拉车身域控制思路:按照位置划分区域,实现硬件标准化、软件定义汽车

4.2.3 特斯拉车身区域控制器位置分布: 以Model 3为例

4.2.4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第一代)设计(1)

4.2.5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第一代)设计(2)

4.2.6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第一代)设计(3)

4.2.7 特斯拉Model 3车身区域控制(第一代)设计(4)

4.2.8 Model 3 车身区域控制器技术特征总结

4.2.9 特斯拉车身区域控制未来走向(1)

4.2.10 特斯拉车身区域控制未来走向(2)

4.3 理想

4.3.1 理想LEEA2.0:XCU中央域控制器(融合动力、底盘、车身)

4.3.2 理想LEEA3.0:中央计算平台CCU实现多域融合

4.3.3 理想LEEA3.0:区域控制器ZCU

4.4 蔚来

4.4.1 蔚来:EEA演进技术路线

4.4.2 蔚来NT2.0:互联中央网关LION融合车身域

4.4.3 蔚来NT2.0:2023款ES8车身控制功能架构

4.4.4 蔚来NT3.0:“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器”架构拓扑

4.4.5 蔚来NT3.0:区域控制器采用AMP微核架构(1)

4.4.6 蔚来NT3.0:区域控制器采用AMP微核架构(2)

4.5 小鹏

4.5.1 小鹏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5.2 小鹏X-EEA 3.0:中央超算(3个计算群)+区域控制(Z-DCU)

4.5.3 小鹏X-EEA 3.5:左/右区域控制器 — 功能集成(1)

4.5.4 小鹏X-EEA 3.5:左/右区域控制器 — 功能集成(2)

4.5.5 小鹏X-EEA 3.5:左/右区域控制器 — 通信架构

4.5.6 小鹏X-EEA 3.5:小鹏X9车灯电气架构

4.6 零跑

4.6.1 零跑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6.2 零跑四叶草架构:区域控制器

4.7 哪吒

4.7.1 哪吒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7.2 哪吒汽车山海平台1.0:融合网关域控

4.7.3 哪吒汽车山海平台1.0:融合中央域控

4.7.4 哪吒汽车山海平台1.0:区域控制器

4.8 小米

4.8.1 小米SU7:汽车E/E架构

4.8.2 小米SU7:区域控制器位置图

4.8.3 小米SU7:区域控制器功能框图

4.9 问界

4.9.1 问界M9:汽车E/E架构

4.9.2 问界M9车身功能框图(1):左区域控制器VIU1

4.9.3 问界M9车身功能框图(2):右区域控制器VIU2

4.9.4 问界M9车身功能框图(3):后区域控制器VIU3

4.10 长安

4.10.1 长安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10.2 长安汽车BCM发展趋势:BCM→BDC→VIU

4.10.3 长安EPA平台:深蓝SL03、阿维塔11车身域控制器BDC

4.10.4 长安SDV架构:区域控制器集成BCM功能

4.11 广汽

4.11.1 广汽:EEA演进技术路线

4.11.2 广汽星灵架构:中央运算单元由车身域控制

4.11.3 广汽星灵架构:广汽中央运算单元(车身域控)

4.11.4 广汽星灵架构:广汽中央运算单元(车身域)MCU — 恩智浦S32系列

4.11.5 广汽星灵架构:区域控制器

4.11.6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1)

4.11.7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2)

4.11.8 广汽星灵架构:昊铂GT区域控制器ECU功能(3)

4.12 上汽

4.12.1 上汽:EEA演进技术路线

4.12.2 上汽零束3.0:2个中央计算单元+4个区域控制器

4.12.3 上汽零束3.0:区域控制器

4.12.4 上汽零束1.0:上汽智己LS6/LS7车身域控制器框图

4.13 长城

4.13.1 长城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13.2 长城GEEP 4.0:中央计算单元CCU

4.13.3 长城GEEP 4.0:区域控制器VIU

4.13.4 长城GEEP 5.0:中央大脑+区域控制器

4.14 比亚迪

4.14.1 比亚迪: EEA演进技术路线

4.14.2 比亚迪e3.0:四大域(左/右车身域、智能域、动力域)

4.14.3 比亚迪e3.0:集成式左右车身控制器

4.14.4 比亚迪璇玑架构:前/后车身区域控制器

4.14.5 比亚迪:云辇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4.14.6 比亚迪e3.0:2023款腾势DM9车身控制域架构

4.14.7 比亚迪e3.0:左车身域控制器的整体接口和交互

4.14.8 比亚迪e3.0:海豹车身控制器安装位置

4.14.9 比亚迪e3.0:海豹车身控制器配电方案

4.14.10 比亚迪e3.0:海豹车身控制器控制的主要部件

4.15 吉利

4.15.1 吉利汽车:EEA演进技术路线

4.15.2 极氪EEA演进:EE 2.0 → EE 3.0

4.15.3 极氪EEA 2.0:车身域控

4.15.4 极氪EEA 3.0:中央超算平台(融合车身控制)

4.15.5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

4.15.6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设计(1)

4.15.7 极氪EEA 3.0:区域控制器智能配电设计(2)

4.16 岚图

4.16.1 岚图中央集成式架构:天元架构

4.16.2 岚图天元架构:中央控制器OIB

4.16.3 岚图天元架构:区域控制器VIU

4.17 一汽红旗

4.17.1 一汽红旗:EEA演进技术路线

4.17.2 一汽红旗FEEA2.0:车身域控制器BDCM

4.17.3 一汽红旗FEEA3.0: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1)— 智能车控平台

4.17.4 一汽红旗FEEA3.0: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2)— 前智能区域控制器

4.17.5 一汽红旗FEEA3.0: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3)— 中智能区域控制器

4.17.6 一汽红旗FEEA3.0:红旗EH7 BCM车身功能拆分情况(4)— 后智能区域控制器

4.18 宝马

4.18.1 BMW车身电子域控的演进(1)

4.18.2 BMW车身电子域控的演进(2)

4.18.3 宝马下一代E/E架构:BCM功能与网关集成至ZCU1

4.18.4 宝马Gen 1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4.18.5 宝马Gen 2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4.18.6 宝马Gen 3车身电子域控BDC拆解

4.18.7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1)

4.18.8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2)

4.18.9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3)

4.18.10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4)

4.18.11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5)

4.18.12 宝马车身域控制器BCP拆解(6)

4.18.13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1)

4.18.14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2)

4.18.15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3)

4.18.16 Zonal架构下,BMW对于汽车氛围灯控制的思考(4)

4.19 沃尔沃

4.19.1 沃尔沃:EEA演进技术路线

4.19.2 沃尔沃车身控制架构中CEM模块的演进

4.19.3 沃尔沃车身控制:CEM模块

4.19.4 沃尔沃SPA2:区域控制器VIU功能分配

4.19.5 沃尔沃SPA2:VIU区域控制器系统架构

4.20 大众

4.20.1 大众:EEA演进技术路线

4.20.2 大众E³ 1.1架构:功能分区

4.20.3 大众E³ 1.1架构:ICAS1车辆控制域由BCM延伸过来

4.20.4 大众E³ 1.1架构:ICAS1内部分区(1)µ诊断控制器承担的功能

4.20.5 大众E³ 1.1架构:ICAS1内部分区(2)µ性能处理器承担的功能

4.20.6 大众E³ 1.1架构:ICAS1车身控制连接框图

4.20.7 大众E³ 1.1架构: ICAS1车身控制网络架构

4.20.8 大众ICAS1车身控制功能的实现逻辑(1)

4.20.9 大众ICAS1车身控制功能的实现逻辑(2)

4.20.10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1)

4.20.11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2)

4.20.12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3)

4.20.13 大众E³ 1.1架构:灯光控制逻辑(4)

4.20.14 大众E³ 1.2架构:HCP4负责车身控制功能

4.20.15 大众CEA架构:与小鹏联合开发区域控制+准中央计算架构

5

国外车身(区)域控制器方案厂商研究

5.1 安波福

5.1.1 安波福:智能网联产品布局

5.1.2 安波福:智能汽车SVA架构

5.1.3 安波福SVA架构:五大计算平台

5.1.4 安波福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5.1.5 安波福车辆中央控制器CVC

5.1.6 安波福区域控制器PDC

5.1.7 安波福区域控制器PDC的配置方案

5.2 马瑞利

5.2.1 马瑞利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5.2.2 马瑞利区域控制器ZCU

5.2.3 马瑞利灯光域控制器(1)

5.2.4 马瑞利灯光域控制器(2):硬件架构

5.3 大陆

5.3.1 大陆集团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5.3.2 大陆集团区域控制器

5.3.3 大陆集团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Body HPC2

5.3.4 大陆集团车身高性能计算单元Body HPC

5.3.5 大陆Body HPC上车案例

5.3.6 大陆面向车身域和执行器推出的“软件功能及产品” 解决方案

5.4 联合电子

5.4.1 联合电子智能网联业务布局及产品供应模式

5.4.2 联合汽车电子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5.4.3 联合电子整车计算平台VCP

5.4.4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1):主要功能配置

5.4.5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2):硬件支持

5.4.6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3):供电设计

5.4.7 联合电子区域控制器ZECU(4):智能配电应用

5.4.8 联合电子车身域控制器BDU8.1

5.4.9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1)

5.4.10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2):USP2.0开发者平台(1)

5.4.11 联合电子USP软件开发平台(2):USP2.0开发者平台(2)

6

国内车身(区)域控制器方案厂商研究

6.1 经纬恒润

6.1.1 经纬恒润车身域产品布局

6.1.2 经纬恒润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1.3 经纬恒润中央计算平台产品CCP

6.1.4 经纬恒润物理区域控制单元ZCU(1)

6.1.5 经纬恒润物理区域控制单元ZCU(2)

6.1.6 经纬恒润车身域控制器BDCU

6.2 铁将军

6.2.1 铁将军车身电子产品生产线

6.2.2 铁将军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2.3 铁将军车身区域控制器ZCU&VIU

6.2.4 铁将军车身域控制器BDC

6.3 远峰科技

6.3.1 远峰科技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3.2 远峰科技车身区域控制器(1)

6.3.3 远峰科技车身区域控制器(2):功能域架构下的产品功能

6.3.4 远峰科技车身区域控制器(3):中央计算架构下的区域控制器

6.4 诺博科技

6.4.1 诺博科技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4.2 诺博科技Gen 2车身域控产品(1):中央电子控制模块CEM

6.4.3 诺博科技Gen 2车身域控产品(2):中央电子控制模块CEM的构成

6.5 科博达

6.5.1 科博达汽车电子产品产线及产能

6.5.2 科博达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5.3 科博达车身域控制器

6.6 欧菲光

6.6.1 欧菲光车身电子业务布局

6.6.2 欧菲光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6.3 欧菲光第五代车身域控制器BGM

6.6.4 欧菲光第五代车身域控制器:软硬件部分

6.7 埃泰克

6.7.1 埃泰克运营架构

6.7.2 埃泰克BCM车身控制器产线及产能

6.7.3 埃泰克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7.4 埃泰克中央核心域控VCC:三域融合

6.7.5 埃泰克左右IO核心域控VIU

6.7.6 埃泰克车身域控制器BDC

6.8 领世科技

6.8.1 领世科技(区)域控制产品部署

6.8.2 领世科技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8.3 领世科技车身域中央控制器CCU

6.9 罗思韦尔

6.9.1 罗思韦尔车身域控制器发展规划

6.9.2 罗思韦尔车身域控主要功能及配置

6.9.3 罗思韦尔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9.4 罗思韦尔四款平台化车身域控制器

6.10 领科汇智

6.10.1 领科汇智汽车电子产品布局及客户分布

6.10.2 领科汇智车身域控制器生产基地及产能

6.10.3 领科汇智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10.4 领科汇智车身域控制器BDM

6.11 德赛西威

6.11.1 德赛西威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11.2 德赛西威车身域控制器

6.12 金脉电子

6.12.1 金脉电子BCM控制器:产品和功能特点

6.12.2 金脉电子区域控制器ZCU

6.12.3 金脉电子四区域的架构方案设计

超星未来与金脉电子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智能驾驶量产升级

9月23日,今天,北京超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超星未来)宣布与英恒科技集团旗下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金脉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对智能驾驶汽车电子领域发展趋势的共识性判断,通过联合开发高可靠的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智能驾驶在国内的升级与量产。

图:超星未来CEO张剑与英恒科技联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陈长艺签署合作文件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进化,整车企业对于智能驾驶系统真正实现落地量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算法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场景下对于算力和功耗的需求,使得异构硬件平台成为行业共识。另一方面,未来智能化汽车所涉及的通信任务、功能安全等需求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传统汽车所面临的局面,一个更加可靠、满足智能化汽车高性能通信需求的中间件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本次超星未来与金脉电子的战略合作,双方将整合各自的技术、经验与资源,在创新技术、大数据以及知识产权方面进行共享,合作开发符合车规级、高可靠、高能效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并联合研发智能驾驶中间件,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方式,加速面向L2+场景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量产,并推动其在国内市场的落地与推广。

超星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剑表示,“超星未来自创立以来围绕高能效、高可靠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软硬件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发了模块化、定制化的异构硬件平台以及相应的加速优化设计,同时金脉电子具有多年的汽车电子与智能化的工程技术开发经验。此次双方加强合作,将有助于加快推进超星未来技术与产品的落地,赋能国内智能驾驶行业。”

英恒科技联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陈长艺表示,“本次与超星未来的强强联合,无论在硬件或是软件方面,均能够产生显着的协同效益。目前,我们与超星未来已陆续展开多个研发合作项目,着力打造先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赋能客户。”

进入2020年以来,超星未来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先是在1月份完成A轮融资,获得了恒大集团、和米投资等资本的加持。同时在异构硬件加速、自动化工具链以及智能驾驶中间件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核心技术研发上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一鸣)

相关问答

兴业银行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95561收费吗?- 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温馨提示兴业银行的对外客户服务电话号码为:以上电话仅供您参考:95561,具体请以兴业银行对外公布信息为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来...

求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规范2000字左右?

这是我自己当年写的,专业性不太强,可以参考下。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以后出来要做什么,写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等...

 家装e站  柯蓝的爷爷是谁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4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